續上篇,我們來培養觀察的眼光,先看圖~底下的圖我們看到了四種佈光,右邊轉成黑白方便觀察。

口內照很簡單,gum和tooth兩個部分,我們常會很重視牙齒的外形,但要明白一點,牙齦的質感能讓畫面活潑起來(啊我只是拍個記錄照是要活潑啥啦XD),雖然好像也沒那麼重要,但要把牙齒拍好看,牙齦要注意。
再來就是看一上立體感,一些反光能讓被攝物立體起來,但同時,也會一些顏色質感等資訊被遮蔽。一張好的純記錄照不求美感但求拍到更多細節及可重覆性,此時左一是最好的。
表面質感,此時就有點微妙了,反光區太強,失去一堆資訊是不好的(右二),而柔化的的反光區,卻又是表現質感的最重要因素。右一 vs 右二的圖,就可以看出右二的反光太強,反光亮區失去一堆資訊,而右一的反光因為比較柔,反而帶出了質感(不只牙齒,也有牙齦)

底下藍色區是反光,基本上就是指示出太亮失去細節的區域,雖失去細節,但能勾勒出立體感

接著是銘黃色,顯示在反光區中還能表現出質感的區域,這部分是呈現視覺質感的重點


最後是看拍照的目的,來決定你要哪一種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