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各種貼片的運用

老何在開業後一次離開願景牙醫診所寶寶,週末出來參加學會,難得的週末夜,來重啟停更了一陣子的blog,今天來講貼片吧^^
等等~~看下去之前,工商一下,幫老何診所追蹤一下IG/FB啦 🙂
https://www.instagram.com/visiondental_/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9873713368


認真的診所小編們最近要交作業,追問老何~什麼是"美牙貼片"呢?
很簡單呀~如下圖XD…

好啦,我們來認真解答小編們的疑問吧~
其實美牙貼片,顧名思義,就是貼在牙齒外面,讓牙齒變美的一種補綴物,英文叫做veneer,和木工的貼皮是一樣的字。

圖片來源: https://www.rockler.com/
老何+天野齒的案例:利用貼片去改變四環黴素染色造成的牙齒變色,其實這已是改色極限,要再白就只能修更多做牙套了
(此案例為玻璃陶瓷)

貼片的種類可以用材料來分:
如果加上材料名稱,例如長石陶瓷(porcelain)就變成porcelain veneer,或是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薄瓷貼片PLVs,早期這個名稱很常用,但後來材質選擇變多了,PLVs這個名稱似乎就較少用到了)。同理,如果材質是樹脂,就是resin veneer,如果材質是氧化鋯,就是zirconia veneer。

目前主流來說,玻璃陶瓷是最常被利用來做成貼片的材質,原因有二:
1,強度好、製作及裝戴的成功率較高
(傳統的長石陶瓷可用白金鉑及耐火模法製作,很吃技師功力)
2,可以氫氟酸蝕後得到很好的黏著效果

老何見過最美的長石耐火模貼片照片,作者:Leo Liao, 天野齒


另外呢,很常用到的樹脂,也是現今的貼片選項之一,因為樹脂的製作特性,我們也可以分為:
1,indirect,簡言之,印模出來做,可以用電腦車磨(材質較硬)或堆築法製作
2,direct,簡由之,在嘴裡直接補(又分成注射型及推築型)
3,direct-indirect,在嘴裡製作,但先不黏,修整完畢再來黏,可參考文獻
(此方法的目的是可以進爐120度3分鐘加強樹脂的聚合度,加強物理性質)


但奇怪了,何必用樹脂,不用陶瓷呢? 原因主要和邊緣處理有關
1,樹脂貼片可以合併直接法用樹脂黏著,所以邊緣可以不用太完整也可用樹脂補完
2,邊緣拋光因為是貼片及黏膠同是樹脂,所以不易看出分層
3,電腦加工邊緣的完整度優於陶瓷,較少chipping的發生
****這裡要特別強調一下,好的樹脂貼片不是那種很可怕的鬼東西(可以自己點連結驚嚇一下^^)

樹脂貼片較為適當的情況應該是用來解決一些微創、中度改色的情況,不是很建議全口做唷!
底下可以看到類似這種案例還是滿實用的啦(case真的看人做XD)

圖片出處: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jerd.12696 (左術前,右術後)

底下另一個老何的案例也可以看到微調質感及顏色的手法,讓左右兩邊的色差及形態能統一

阿伯想省錢的一個案例…幫老人家一點小忙^^(樹脂貼片改色及質地)

最近開始興起的氧化鋯貼片,給了我們一種遮色的新選項,利用3D外染技巧,讓透光度不是那麼好的氧化鋯還能自然呈現光影的感覺,需要技師對色彩的敏銳度及立體染色的精熟技術。

黑牙根遮色,用顏料染在石膏上去模擬黑牙根的效果,技師:柯子揚
氧化鋯貼片+黑牙根遮色處理+切端3D染色,技師:柯子揚

貼片的種類也可以用車磨的方式來分:
我們看下圖比較快 🙂


圖片來源:Daniel Edelhoff, 2016

簡言之:就是修多少、包多少。
原則是:
1,大部分要在enamel內
2,看的到的地方要是美美的
3,MIP咬合要碰到的地方要包過或是躲過
4,好定位


如果要用車磨的位置分類(下圖):
1,包唇側、外側
–> 一般來說在診間的一日貼片這類比較好做,能改顏色、長度、但無法改牙齒的寬度
2,包過鄰接面
–> 可以改牙齒寬度,也可以包過鄰接面蛀牙填補的樹脂,改善受力模式
3,包整顆 (360環牙貼片, full veneer)
–> 牙齒缺損較多,或需要顎側咬合或是enamel不足等情況
4,包齒頸(wrap around veneer)
–> 牙周病的牙齒…一大部分都包到牙根去了,這類的貼片不太建議常做…因為bonding效果不穩定

有這些不同的設計告訴我們一件事:貼片的設計還是需先思考過的,不是每顆牙都車成一樣唷!


圖片來源:Daniel Edelhoff文章的圖片整理

現在我們知道了貼片的種類,接著來看一下貼片"沒做好"的話…可能會遇到什麼事?

老何改善患者前牙5顆貼片+1顆全瓷冠的案例

做了美牙貼片,就能真的變美冴嗎XD?
那可不一定,我們來看看,上面的案例中的舊貼片了什麼事?
我們歸納出圖中的幾大問題…其實各自對應到做貼片該知道的幾個重點
外形–> 要有美學觀念^^(再找時間寫)
咬合–> 要有引導而不是干擾(再找時間寫)
顏色–> 要基本一致,可對稱有變化,但要和諧
邊緣–> 要知道把邊緣藏在牙齦下
瓷裂–> 黏著力不足或咬合力太強、磨牙等在診斷期就要找出來問題及極限
牙齦發炎–> 邊緣要很密合,不然不只發炎,還會蛀牙><
以上案例經過老何的修正後,終於改回比較合理的外形 🙂

知道了會出什麼問題那麼,該怎麼把貼片"做好"? …似乎是個需要注意的重點?(廢話~)
是的~沒錯!!! 我們回過頭來,重新從貼片的製作流程來看從數位美學設計到顯微鏡放大視野車磨及隔溼黏著,每個步驟都是有多細節的唷!
老何沒有專門的班在教學貼片全流程,但是有給牙醫師的全口重建計畫及顯微車牙的系統性演講及實作教學課程…哈哈~牙醫師的修煉好辛苦哩^^ 教人與被教都是XDXD
這裡就不工商,今年的課為了陪診所成長,課都移到年底或明年了 🙂
簡單來說,這途要認真做好,要修煉的細節真心不少…
(鄉親們不要再殺我的價了T_T,輪家也素專業講師揑~)

貼片流程簡介

寫blog就是好在可以任性…哈哈,貼片的原理最後我們來講~
1,為何是"貼"片?
–> 因為貼片是純靠黏著力的補綴物! 而只有琺瑯質/牙釉質(enamel)才能真正黏的久,象牙質/牙本質(dentin)是黏不久的…所以,貼片就是要主力黏著enamel才會長長久久

圖中可以看到牙齒各部位的顯微照片
Enamel(左)因為有機物(較不穩定)成分比較少,黏著上去的效果會比較好,也才能持久

2,所以我們有多少enamel可以修?
不多XD… 上圖可以看到紅標的部分是enamel的厚度(單位mm),靠近牙齦的地方只有0.3mm!!!
基本上就和蛋殼一樣厚…然後,牙醫師要在上面修出可以容納貼片的空間…
所以呀…沒有顯微鏡的話,真的不太容易把貼片做好呀><

蛋殼多厚呢? 出處: https://cluckin.net/thickness-and-strength-of-eggshells-and-why-it-mastters.html
如果您真的很有研究精神,可以來報名老何的顯微車牙精神時光屋XD
老何特別不噴水版本,讓大家看一下牙齒怎麼在顯微鏡下車磨 🙂

文章接近尾聲,還是要提醒大家,貼片很好用,但不是萬能的啦^^
在做貼片前,要停看聽唷,不要埋著頭就把牙齒車下去XD
像底下的案例,牙齒撞斷,記得要把斷片撿起來,當成貼片黏回去也是很帥的啦!

另一方面,來看一下這個老何10年前的案例,那時360環牙貼片(full veneer)還沒風行的年代,為了咬合的穩定性,兩顆門牙捨去唇側貼片的方式,得到一個比較安心的結果。所以我們不是只有一種唇側貼片這個武器,還是要診斷、分析、測試才能有比較長久成功的結果。

最後,至於一日貼片是否可行? 老何覺得許多患者可能會問牙醫師…但這是個陷阱題,不是製程速度的問題,而是咬合分析及是否要改變前牙引導的問題。
不是不可行,但一定要先分析咬合及預期的美觀結果才會安全下莊 🙂

==========================================================================
準備好了嗎? 打開神袐小盒子,我們來改變笑容吧!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