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掃描與牙科

為何搞得像出土文物的處理???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最近臉掃又試了一台新機,也做了一點測試
今天在花蓮的旅館,難得沒別的事,來寫一下這個主題吧^^

我們從2014年這個計畫看起,白宮會幫每個總統做石膏像,這次,決定來點數位 🙂
從2022年的今天回看,大家應該都很能了解該怎麼做了吧?
沒錯,臉掃+3D列印的組合!

影片中用了兩種不同的技術互補,如圖所示,最後的結果是很不錯的

這麼酷的東西,我們拿來牙科不是超帥的嗎? 沒錯沒錯!
底下是老何2017年的案例,有沒有戴假牙可以看出臉差超多的! 如果能拿來好好研究,應該可以給臨床醫師不少關於lip support的概念。

從當年到現在,老何一直在想,這個技巧能在臨床上幫上什麼忙?
對於治療的過程及結果有什麼幫助? 能帶來什麼革新?
如果我們很簡單來說,就是經由掃描結合治療成果的分析及統計,我們應該可以更準確去預期治療結果。也可以從這些經驗中,去反推驗証治療的方法及考量是否合理及是否需要修正。簡單來來說就是更快速、方便、精確。

=======================================================================

來吧,要了解的話,我們得話說從頭~
首先,還是來了解一下基本的架構吧!
我們經由掃描,可以經由point cloud得到mesh,加上圖像的texture,就是一個看起來有點真的3D model。

Mesh及texture的取得可以是不同來源,對現今牙醫師來說比較熟悉的,例如口掃機裡面也是有取得照像及立體特構的機制。

圖片資訊也很有趣,但使用上還是以立體資訊的mesh為主體,我們就針對"如何取得mesh"來聊一下吧~

在美學之前,臉部印模常用在一些面部的修補,關鍵區可以用custom tray+pvs來印,整體用alginate,外面加石膏來維持整體結構

隨時代進步,數位的技術用在maxillofacial真的是很神奇的! 對於患者的巨大幫助看了每每令人感動! 這裡做的,是把復形物精準的合到患者臉上,儘可能回復外觀及部分功能。

========================================================================

問題回歸到怎臉掃呢?
幾種方式來看看一起當宅宅吧^^

1,CT資訊重組
底下的圖是本人XD
中間是調整閾值後得到的軟組織,由於是一次性掃描,所以軟硬組織該有的結構都可以同時被記錄,不會有對位上的誤差。最右邊是機台內建的臉部掃描,雖然可以疊合,但還是有一些落差。我們在重建功能時,利用左邊兩個圖的資訊即可,外圍的彩色臉掃是非必要的,參考用。這個方式簡單粗暴,但實用精準,用在正顎手術、顏面部重建很可靠。但別想用來玩什麼微笑設計啦^^

2,Laser triangulation
如圖所示,雷射光打在物體上,ccd感知記錄曲線,最後結合成面,對於會動的人,這樣記錄可能在掃描過程中微動而變形。

3,Structured light
如果你理解了Laser triangulation,那再進一步,我們一次打一個圖像,就可以大幅減少掃描的時間囉! 這個也是最常被運用的方式,依照光的不同,攝影機的數目,固定或手持,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變化。

因為是最常見的,我們多講一點點,底下是幾款手持式的掃描機,4年多前的資料了,細節可以很不錯,現在市場上有更多選項,強光及需要用"掃描"的方式是主要弱點,看人家歐巴馬被掃時還要閉眼就知道了。主要問題倒也不是閉眼,而是抓不到瞬間的表情,加上手持變因,同一物體不同次掃也可能有些誤差發生。以牙科來說,笑容掃描有一定難度。

3dscanexpert.com

如果不手持,我們就要固定機器是吧?
所以發展出如下圖的固定機台,但需要患者轉頭及咬bite來對合牙齒

大家可以看一下上面的影片,臉掃機使用流程的完整解說(不管那個版本,model都很美呀~)
雖然有點小麻煩,但總之是給了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但如果想抓住瞬間笑容,我們非得要用更多鏡頭同時處理,於是乎有了類似下面的設計,要有"人坐進去被一次拍全部“的感覺。

這些解決方案並不是從此以後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是以有限的成本及校能去做出針對符合臨床需求的部分進行滿足

例如下圖中,你會比較喜歡右邊的整體品質沒錯吧?(同一位model,不同時期胖瘦的老何)
但如果要問那個檔案比較好用,其實是左邊,因為他有較高牙齒解析度
如果要問哪一個可以拿來做研究比較,其實也是左邊,因為他是一次瞬間抓取
至於是否需要花40倍的錢去買左邊? 有這個需求的人就值得,好用但不完美。

結構光這個技術,其實早就在我們身邊,還記得當年的Kinect嗎?
紅外線當成掃描人體的結構光很適合,我們看不到,也不會傷眼,用來當成電玩的人體感知系統真的是酷到爆!!!

這個技術後來到了蘋果手上,裝到iphone上頭,變成人人討厭的瀏海…XD

所以我們每個都在臉掃囉~

曾經除了用iphone,我們也可以用bellus 3D的手持裝置來臉掃,老何也曾經買來研究了一番,可惜他們今年底就要跟大家說再見了…https://www.bellus3d.com/
除了硬體,他們家的軟體很不錯,覺得還滿可惜的呀…

4,Photogrammetry 攝影測量
這個技術的發展其實也不比攝影晚多少,但操作上有一些門檻,在近年有了數位的幫助,普及了不少! 人人可以拍照或影片來做3D的建構

喜歡看歷史文件的大大請看這裡 或是 這裡
看底下,極簡說明白,早期我們怎知地形的高低?
開飛機拍地面照片,兩張不同位置照片投到桌面,桌面可以上升下降有不同地方可以對的起來,那他們就是同高度。

如果我們弄一個房間,放滿相機,人坐在裡面,拍照…
下圖是Ten24的拍攝舞台,實在是太威了啦!!!


這類的技術小細節,有不少說明,大家可去底下這個網站看看,寫的算是淺顯易懂,用在考古學等也是非常實用的!


http://culturalheritageimaging.org

待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