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根管治療-想法

老何最近的更新真的有點慢,今天正好有機會,來分享一下關於根管x導航的想法
老實說呢~因為醫院沒有導航設備,所以個人早期這測試想法時,用的是導板,如下圖

其實CBCT的解析度,完全比不上顯微鏡,但顯微鏡卻也很容易空間迷航,所以想辦法把兩者結合就完美了!

我們先直接來說,什麼case是不太適合導航的???
沒有絕對不適合的case,但說真的,那種完全鈣化的案例,就算導航找到大約方向,要通下去也是難的,我們多半只能抓到一個資訊,就是file要進入的方向,與你預期要鑽的方向略同。
另一種就是…為了用而用的case,患者無謂被拍CBCT很沒必要呀~

那什麼case是適合導航的???
有補綴物的案例,我們不再可以按照crown外形去判斷根管位置,想要最小程度去through crown open,這就有必要,這在美國endo轉診制之下還滿常見,假牙醫師轉過來希望保存假牙@@

另一種就是BPR底下的endo,我們老實說很難如同crown去完整拆BPR,也沒必要,下圖就是BPR–>open, endo–>重新BPR的case,了解怎麼黏其實不難。

所以,這類的案例一般只是上面比較難挖到,底下不難通,這種最適合 🙂

或是自然牙,上半完全鈣化,底下沒有鈣化,"導航"的觀念也很好用! 如下圖

疑~~?上面是什麼手法?
這是老何插著file去拍CBCT的影像啦^^
這個手法在2013年我和老婆一起發的poster中有提到,為了一個難以決定根尖孔的案例去做評估時想到的方式,可以很精準的知道某深度的牙根形態,也滿適合臨床真的找不到路徑時提供修正。


話題拉回到導航,到底適不適合用來做endo???
老何會說,今年開始,變得比較適合了! 但為何呢?
這個要回到導航的校正方式,牙科運用早期是為了植牙手術目的,定位的失準在0.5mm算是可接受的,但如果到根管,這0.5mm誤差是會出大事的XD

不過現今,這件事在校正方式的提升後,我們比較能夠信任導航的精度用在endo,利用探測針在齒面遊走的方式來校正(如下圖),有兩個好處:

圖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6kRyoAISs&t=5398s

1) 操作者能感知凹凸外形回饋,立即知道準確度的等級
2)消除cbct重建為表面時的閾值設定產生的尺寸誤差

目前台灣最常見的兩家X-guide, Navident都有類似校正方式,大家有興趣可以問廠商他們 🙂

—————
如果以endo來說,還有一個領域,我們在使用導航時沒有真正認真面對…
我們只用導航來找牙根,切牙根,是不錯啦,但根尖逆向的preparation,是很容易方向迷航的,這點有經驗的根管顯微手術醫師都明白,尤其是後牙,這部分其實是可以被解決的,只要你把navident接到你的根尖prep tip上,設定好方向即可 🙂

有機會的話,去試試看吧^^

————–

最後來看一下8年前,還沒有導航的年代的老何的大臼齒顯微根尖手術吧~
我們在手術時,只能看到根尖的切面,此時怎麼去知道牙根向上的走向呢? 多半是用看上部的走向去做預估,近遠心向還ok,但如果是buccal-lingual向,當下真的很難精準判斷呀~~
此時有導航幫你,不是很開心嗎?

那時剛買A7S一代,很興奮的試錄了一段。多年後,現在用的是A7S3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