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牙~系列文章的梗,源自星爺的箱神XD
神一般的工具,誰不想擁有呢?
身為牙醫師,想做indirect restoration,勢必會有傳說中的夢幻組套,公司或神人們都會設計自己的kits,例如:
https://shop.brasselerusa.com/search?criteria=kit
其實這對初學者真的很不錯,有東西可以參考,可以再慢慢上手去調整自己的武器庫,對於成套去消毒也是方便不少。老何在美國受訓時,單位上的bur也都是成套的進行借用及消毒,好處是易於管理,壞處是管理不易XDXD???
–> 對於消毒室及工作人員,很方便,少一兩支就補,每個洞都一種bur
–> 對於臨床醫師,不太方便,很多時候bur的情況已經不好了,有時為了bur磨損還要去借一整盒set…
對於購買也是,一組貴貴的bur,如果裡面太多特殊型號,太多消耗品,那買的人會滿頭痛的…
什麼是消耗品?
–> coarse cutting bur, white stone, green stone,用個最多兩三次左右就該換掉的東西,一如手術刀,你切完一次,拿去消毒就不利了~
所以,如果以牙科鑽針來說,老何覺得要能用 10次以上才應該放進bur kit (以沒力管理又窮的老何為例所設定的考量)。
根據這樣的思考模式,老何把車牙的工具分成以下4群:

先來看"便宜消耗"這一類:
用多少的轉速、力量、噴水量來大量修牙,是需要很慎重的,我們期待快速修牙,就要特別避免大量產熱,在活髓牙這點要非常小心,很粗的bur會有噴水噴不到的問題,所以我的選擇是這種:round end chamfer,可以是粗的(綠),也可是一般的(藍或無環),重點是新的bur便宜,這個外形萬用,可以每次活牙都用新bur,一些非活性牙可以用換下來非全新的bur。


接著考慮到white stone/green stone,各位買肥的,自己去調整外形,依照臨床需求去變化,但這類的bur一直調或用多次就變小支、變形了,所以也會當成較快速的消耗品來使用

接著是細節外形及margin的處理,也就是高品質bur set的項目
這項目是牙齒修的好不好的主要差別因素,考慮的點有:
1,車完的表面粗細對密合度及retention的影響
2,車到gingiva時會不會破皮,要車多久才會破皮XD
3,製程上的需求,有模傳統製程 or 有模半數位製程 or 無模全數位製程
4,合理好操作的guiding depth
5,方便的調咬合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