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用來牙科治療很棒,但是臨床全部都用顯微鏡,是否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呢?
那可不一定啦^^~在臨床上盡可能多用顯微鏡,其實是練習時快速進步的方式,而不太適合當成唯一的看診模式啦。
較合理的配置該是用loupes合併microscope,才能兼顧兩者的優缺點…
Loupes:
優點:快速改變角度,較好的立體感,快速換坐姿,快速換direct/indirect view,方便看abutments平行度及牙齒/牙根長軸
缺點:放的不夠大XD,無法切換特殊光模式,錄影品質較差,目光是看"近距"會較累
Microscope:
優點:夠大,夠亮,錄影品質優,目光是看"遠距"較不累
缺點:笨重,整體的立體感較不直覺,牙科操作要換坐姿時較不方便
不論再怎麼熟練光學顯微鏡,換坐姿就是必需的~只是看各科要換的頻率
和難度無關,但和用顯微鏡的效率有關,例如:
Endo要換的頻率較少
顯微手術/蛀牙處理/前牙補綴三者差不多略多一些
Pros車時移動屁股的機會是較高的
以上這個排序也就自然影響各專科使用顯微鏡的時間佔比,Pros全程用顯微鏡在效率上是較不合理的,當然如果您用顯微鏡像在吃飯一樣就可能沒差吧?
以下是老何和Naz示範用顯微鏡吃飯XD
其實,吃飯也不用換坐姿,很適合用顯微鏡唷~
那言歸正傳,其實一眾用顯微鏡用到很熟的朋友,都還是在找光學優良的loupes,因為大家都知道以上在講的道理。
老何個人的為例:
牙科顯微手術時,其實是用loupes來做初步,關鍵才切換顯微鏡
BPR時,loupes初步reduction,open access,micro處理蛀牙,做base,再換loupes完成車牙
Crown時,loupes排齦,車guiding,primary prep,再換micro處理margin
有時這個切換,需要穿脫loupes,用肉眼直接看顯微鏡,因為需要很直接的立體感
有時不必,micro看螢幕做其實就行了,只是…大家猜問題在哪?
其實還是坐姿…
左圖,紅線和綠線如果不在坐姿/目標同一長軸,目光要換角度,感覺不直接。
左右兩圖,藍綠兩線,在坐姿/目標同一長軸,感覺比較直接

當然囉~市面上還有一種數位的顯微鏡,配合裸視3D也很棒,因為這樣不管上圖中的藍綠/綠線就同時都有立體視覺囉~^^(真希望老何有錢或是醫院有空間及經費買來玩XD) 在沒錢買之前,老何就先阿Q的認為,真實光學是比較棒的(以現在數位發展,可以保証10年內這句話會一定被收回)
不管您要買什麼,都要注意一點,螢幕的位置,很重要! 我們看loupes是近距,要一下切換到遠距的牆上會有點難(個人覺得啦,該不會老花了吧!?!?) 小螢幕在面前近近的就看的到最好。
然後,小螢幕購買有什麼建議?
有,買最好的,解析度要夠,動態範圍要夠,亮度要夠,要能看峰值,要能看log等效果,如果你解放相機的最大潛力,那要有外錄功能!
比較過後,老何買了7吋的Atomos ninja inferno,二手如新,開心 🙂
小螢幕的配置,如上圖,但轉動會卡住,下週再來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