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有幸去了許榮仁醫師的美學全口重建課程學習觀摩,課程中在討論case時,用到了"直球對決"這個觀念,老何還滿喜歡的,趁著在準備演講時整理想法,來直球對決一下Crown/BPR在治療計畫中的角色,不多做鋪陳,直球來了!
以最終治療型態而言來思考:
1, 提供咬合支持:BPR = Crown
2, 提供guidance:Crown > BPR
3, 保護牙髓的觀點:BPR> Crown
4, 消除咬合差異:Crown>BPR
5, 美學觀點:互有高下,一般Crown>BPR
6, “完美"密合度:BPR>Crown,BPR用黏的,resin seal the gap,小作弊 🙂
7, 關縫、臨接面:Crown>BPR,Crown如果很要求,常可以做到接近完美
8, 長期預後:BPR = Crown
以製程來思考:
1, 印模容易度:BPR>Crown,BPR個人只需crown 1/2時間
2, 車磨容易度:BPR>Crown,理解怎麼修的話,修的少當然修的快,也常不用上麻藥及排齦
3, 不Repeat機率:BPR>Crown,BPR用黏的,resin seal the gap,小作弊 🙂
4, 咬合的調整:Crown>BPR,BPR要黏上去才能調咬合,錯了會修的滿囧的
5, Contact精度: Crown>BPR
6, Temp好做度:Crown>BPR,因為crown自帶retention
7, 回診靈活度:Crown>BPR,全口重建或合併手術時會差很多
以適應症來思考:
1, 一個面subgingival margin:BPR> Crown,因為可以DME
2, 裂齒症:BPR>Crown,主要是BPR多半不用endo
3, 加高咬合:一般來說BPR>Crown,方便,也可用resin加高暫時撐
4, Clinical crown不足高:BPR>Crown,BPR不需要高度來提供retention
5, 下顎前牙美觀:一般BPR>Crown…除非peri/caries等影響
6, RPD abutment: Crown> BPR,因為要控制整體的外形
7, Trauma case: 一般BPR>Crown,因為常見結構缺損後,不利crown製作
以現實$$觀點來思考:
1, 時間效益,會較常選BPR
車牙:Crown要打麻,常要排齦
印模:Crown要排齦
Check fit: Crown要用到microscope(當然也可以無視XD),BPR可用loupes
2, 一次成功率,BPR> Crown
因為印模、BPR resin seal the gap等因素
3, Chair-side cad/cam方便度,BPR>Crown
因為印模、材料選擇等因素
4, 以全口治療程序來看:Crown>BPR
因為臨時假牙的穩定性
5, 以局部治療程序來看:BPR> Crown
因為BPR製程簡單
===========
老何之前有在Pros學會寫過一篇文章,用的是討論的方式而非直球,大家也可以參考唷!
http://www.prosthod.org.tw/doc/mgz/24-1/apd24-1-4.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