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o醫師和pros醫師的合作模式有很多種,不論在醫院、專科診所互轉、配有各專科的診所等,都有著其成功運行的模式值得學習。而我們試著把整個治療過程中需要做的事分項列出來看,再來想想何時、何人來做最有利?
工作:
評估牙齒的可留性
評估牙齒是否該做endo
拆舊假牙
製作臨時假牙
臨時假牙修復
移除蛀牙
移除釘柱
Build up wall
根管治療
評估是否需要post
建立初步coronal sealing
製作post/core
車牙
重做臨時假牙
製作假牙
術後追蹤
基本上,其實難免是會需要幫對方處理或決定一些步驟的,不然整個治療會超級不順的。

以上依大致時序及任務屬性來分配工作,可以看的出來很多工作內容是重疊的,但的確會有:
誰做比較有品質
誰做比較有效率
雙方的觀念契合程度
收費相關
等實際問題存在…
以下是兩種不同的出發點:
1,我們以"專長、時機、設備適合性"來考慮,可以得到以下的圖

2,而如果實際一點,用"當診次應該要做到"的想法來分,可以把治療分成4個parts

老何個人認為,實際面的考量才是貼合現實的,所以不管是pros還是endo醫師,多少要會做一點"別人的工作",具有這樣的認知和能力,治療的進程才不會卡死。
所以,我們真正要學會的是:
“轉診出去,對方會微笑收下“的那份貼心 🙂
待續…
下一章:你不要討厭我之卷
沒有時間緊急處理,患者狂痛
挖下去會中神經不敢挖
看不出來牙齒有沒有裂
釘柱拆了牙齒不能留
釘柱拆完牙齒裂了
釘柱拆了骨頭受熱壞死
Open後perforation
Build-up後臨時假牙戴不回去
臨牙一直裂/脫落,endo又沒做完
症狀一直不消
Core做上去臨牙戴不回去
沒有正式的coronal sealing 等到pros接手時已leaking
Pros做post時打破了…Pros做post時contamination
Pros做post時產生大泡泡
何大,太讚了。
這清單可以一一的跟合作醫師很有系統的談。
每一項都是一個大主題啊。
是呀,這真的是很值得雙邊坐下來談的事耶! 努力來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