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facebow,中文就是數位面弓(廢話)
進入數位時代,什麼都要數位化,所以面弓也要(X)
進入數位時代,在電子化的輔助下,之前不容易取得或是步驟繁複或是不易精確的資訊,而其中對治療有指標意義的步驟,可否能更有效率的被取得(O)
———-
不知是否老何今年要少接演講多玩樂的資訊被上天聽到了,這個月我們很巧也很感恩的有了兩次數位面弓的demo,手邊也有了配合的咬合器和數位面弓,喔耶~~~~
———-
所以,要數位面弓拿來幹嘛?
先來看傳統面弓要拿來幹嘛?
我會說,會上大咬合器的case,基本上都是潛在需求
而哪些case要上大咬合器?
例如:全口重建的case,前牙重建的case,是我一定會上大咬合器的,目的有二,功能及(或)美觀
1,美觀:主要功能,因為我們都知道,中線歪掉有多令人吐血,所以大台咬合器把上顎位置mounting的正,是有其重要意義的!!!

2,功能:ant guidance在大多數多顆前牙的case需要被認真對待,而在一些會磨牙的case,posterior guidance的預先設定也會幫我們省下很多咬合調整的時間,或是一些咬合板之類的,大台的打開來做,常是可以調的比較少。
那面弓在這些case中,提供了兩個功能:
1,對準位置 for 美觀。
2,把上下顎石膏模在咬合器中放到"接近"口內牙齒及關節的相對位置 for 功能。
而奇怪了,為何我們常常聽到針對"要不要使用面弓"有不同意見???
說實在話,我們在咬合設計時加入freedom of centric,並且把cusp heigh降低一點點,多數case都能過關,而美觀的需求,看照片調水平及做DSD/ fox plate/ Kois dental facial analyzer and glasses也都能使用,非必要用面弓(看case)。
那傳統面弓都不見得需要時,要花那麼多錢買數位面弓幹嘛??(爽!)
好啦,有個誤區要先提出來,傳統面弓的要主目的是for mounting上顎,下顎運動要配合一些check bite及ant guide table來完整功能,數位面弓主要是強調下顎運動的追跡功能唷!(傳統也有pantograph這類的,但好重好累@@)
當然,數位面弓一定會有些用途的嘛~
例如:
1,拿來做study XD
2,在一些咬合不好處理,guidance需要先被記錄的咬合難搞case
3,Denture類,口內直接調咬合沒那麼好調的case
4,All-on-X (?),覺得沒必要,但一下就上全口,能省臨床調整及適應時間
5,咬合板(?) 覺得沒必要,但是是一開始適合拿來練習的
6,教學,因為很有趣也很直觀
7,全數位就是屌
8,篩選出潛在會出問題的case (但要每個new pt都做也太瘋@@)
9,一時想不到,靠大家發揮想像力 🙂
那下個問題是,這些個數位面弓好像一比較之下,又有一些不同耶~
像Cadiax vs Zebris,是不是那麼在意true hinge axis還是把著重記錄下顎運動?
再下個問題比較實際,何時用?
我做一顆onlay需要用嗎? 我做單邊後牙567需要用嗎? 治療前記錄用? 設定咬合器時用? 還是臨時假牙調整期用?
其實呀~有得玩就用XD
個人不負責的淺見:
Fixed
治療初期:設定posterior guidance
治療中期:複製anterior guidance
Removable
取jaw relations及VD時配合gothic arch
—
之後再來多查點資料及實做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