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ession (2) 印模 vs. 數位 300張Slides講一個故事

上圖點開,有6K高解析度總整理檔案唷~
老何今年的習慣,會在演講前,先就相關主題寫一系列的文章,然後在演講時給觀眾連結。一方面整理我自己的思緒,一方面,以另一個角度來講一個故事,這樣整個觀念才會立體起來。我認為,這比給觀眾slides實際多了,因為學習從來不是單方面的嘛 🙂

可是呀~最近3個月吧? 實在太太太太太忙了,寫文章的時間完全被沒了,這系列的文章才寫了第一篇就到了演講前的深夜4:00了@@

先來說一下,這個題目這麼大,為何一定要一起講? 因為性質是相同的,觀念是一體的,分開來講真的很可惜。不過要一起講,挑戰也很大…
我們試想,多久沒聽過有人好好的講印模這件事了? 再想想,有人曾經一次挑戰講傳統及數位印模嗎? 簡直有點白目…但長期以來心裡就認為這件事必需被做到,然後就傻傻的做下去了XD

說不定可以follow一下這系列的文章,老何之後有空會再寫下去,但今天就先把重點整理分享給大家,這些整理,每一張都是原創,也都是反覆花心思去統合整理再精煉的,老何的老師沒教過我這些,但他教會我去思考,這也是我對讀者的期許。
在現今商業掛帥的牙科市場中,別急別怕輸給別人,先退一步看清楚想清楚,建立自己的系統性思維,知道手邊工具的特性及極限,您的臨床工作其實可以時尚且寫意。
如果您的藍圖還沒建立,老何的先借您參考 🙂

2007年,在高醫做CEREC系統相關的精準度實驗
2017年,在南加大做全口口掃精準度的實驗

事隔了10年,牙科數位變化好大,身為多少有參與一點的小咖,如果時間許可,的確有些故事及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


最後爆雷一下:
今年年底,會開一場全口重建的hands on,從去年底開始的演講內容,說不定大家可以看出老何的準備過程:植牙的ASC系統、植牙+氧化鋯framework、避免不必要的endo、endo與restorative的關係、BPR、全口重建abcd/學習歷程/心得、數位牙科架構、數位印模及傳統印模、臉部掃描,期望下半年能做專心做好這件事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