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要來談談深度蛀牙的處理…臨床篇
經過不斷的練習,我們有可能成為deep caries界的梅西,一個人就有能力帶球如入無人之境,過人過人過人過人然後射門進球,太多精采時刻我們都為之喝采!
但足球畢竟是teamwork,球是給大家踢的呀~
一個好的team絕對勝過一個孤獨的英雄,這尤其是在教學醫院,分科嚴明時更顯重要!只是這該怎麼去取得共識呢? 或許將來會再提,圖中是我的草稿

然而,與其給一個流程圖,一如很多講者及review article喜歡放的,我們寧願來討論一下想法/原則,有系統性的去思考比較實在,那開始囉~
(1)治療蛀牙的最終目的,絕大部分是為了讓牙齒繼續能用,所以剩餘齒質的多少很重要。
(在不考慮全口治療計畫時) 我個人會以剩餘齒質來決定牙齒要不要留及怎麼留。一大重點是受力後能不能承受,isolation/bonding這類是技術層面,而結構考量永遠在技術考量之前。
(2)牙髓狀態會決定要不要做endo,要不要vpt,要不要stepwise,一個健康的牙髓不管你怎麼做,只要好好做,都會有極高的(至少是短期)成功率。 一個不健康的牙髓,就有了endo的考量,要去抓到診斷時的微妙切入點(好難耶,也可以直接放棄唷),什麼時候該endo,什麼時候該保守補起來,至少會活用EPT/cold test/heat test,也要仔細看x光片及對比臨床檢查。
endo後,假牙基本來說比較好做,但牙齒總壽命是被縮短的。
(3)第二階治療的必要性,牙科每一種治療都可以進行分階段處理,只有在了解及接受這樣的觀念後,你的臨床才會開始有順暢的感覺,一個重要的觀念:治療是你診斷的手段之一,所以懂得去唸outcome study是好的,但也要知道不是只有outcome重要,怎麼去approach也重要,隨便都有一堆例子:先CLP或先矯正再復形、全口重建的3步法、蛀牙的2階法、endo 2 appointments tx、牙周phase 1 phane2、植牙補骨補肉及受力流程。
(4)全口戰略考量:拔或留,要不要endo砍短的空間考量、增加VD有助or有害、牙位分布、RPD abutment、risk/reward、蛀牙率、配合度、自清能力…
(5)錢:沒錢怎麼辦? 沒錢是這個月沒錢、今年沒錢、還是這5年沒錢、還是這輩子都沒錢XDXDXD 台灣有健保,怎麼去善用呢? 雖說當醫生主要是幫助患者,錢是其次…我們在醫院看到很慘的患者,有時也會愛心爆棚不管成本去做,但熱血去拼…比上善意且考慮周道的治療計畫,治療的情操不分高下,但兩者有層次上的區別。
風雲是老何大學時在追的港漫,裡面有個角色叫十強武者,猜猜他最後怎麼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