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ory of Endodontic and Restorative (3) Pros觀點

再度重申,不代表所有pros醫師的觀點,有些只是整理可能的誤區及心得 😉
觀念沒有絕對黑白是非,完全歡迎討論,別不討論就黑我唷!

(一)空間
在補綴治療,空間的取得是重要的,我們可以提高咬合、修短牙齒、矯正壓入、手術介入等等。而其中,一提高咬合就是要做全口了,所以…
–> 局部的case,常會修短牙齒得到空間,如果導致clinical crown不夠長,再CLP。這方法不見得最好,但多半是最快的。
–>然後,這種治療計畫常修到牙髓神經再配合所謂"intentional endo"

(二) 機率遊戲
修一顆full crown, 產生pulpitis的機會高一點約有20%
修兩顆、三顆、四顆、五顆…你覺得最後要endo的機會變多少?
簡單來說,修越多顆牙,越高機會需要endo…
–>心中的小惡魔說:不如全部都先endo吧XDXD
–>相對來說,partial restoration需要的齒質切削比較小,需要endo的機會也很少
–>機率遊戲及長期觀察是全口重建在計畫時會想辦法去除的risk factor

(三) 傳統的修磨量
課本國考還是會教會考,前牙PFM要修1.5mm,一點也沒錯,所以呢? 如果患者要做PFM,硬派pros多半還是就給他修下去了…
–>"該多少就多少",有一句成語叫"削足適履" ,完美表達這種境界…
–> “因人而異"才是所謂的治療,年輕人的牙或許該優先考量單層部分燒瓷的方式來做,因pulp space此時比較大
–>做過endo就可以儘情修的bias仍是存在的

(四) Retreatment in tx planning
–>治療計畫中,需要endo retreatment的牙,常會被認為是可能的棄子,或被認為是拖慢治療計畫的釘子,有時會用預後不明的理由來拔牙…這有點極端
–>根尖手術過的牙齒,會被認為比較脆弱,通常也不被喜愛

(五)好的牙,不好的位置
–>在植牙普及的現今,或許不留牙的底線會比較鬆。
–>加上植牙之間要splinting以得到較好的機械強度,所以擋在中間的自然牙變成得要拔掉…若合併有需要retreat的牙,更是如此。
–>嚴格來說,這和endo倒沒直接關係。

(六)post and core
–>老實說,沒定論
–>一直到現今,pros一般還是有喜愛metal post 的偏好,不過真的看人
–>唯一重點或是共識:ferrule 是重要的
–>Core material在某些情況GIC也是ok的,但MTA當core呢? 沒人知道

想到什麼再補充唷~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