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ory of Endodontic and Restorative (1) 序

今年排滿的行程中,這個月,多了兩項新任務,
本來是明年預計要處理的,提前到8及11月
準備一個充滿誠意的新演講是用生命點值去換的XD
不過很開心,這是老何從大學畢業到現在14年的心路歷程,
以講故事的角度來切入,說不定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以下開始的隨筆,會慢慢引導到之從分享的核心。
所以就來開始亂聊吧XD
—–

前言:
高醫保存科研究所,大學畢業後的第一站,開始我的研究生生涯。
當年沒有PGY這件事,所以畢業後的男生就是兩個選項:念研究所及當兵。當年的我覺得保存科的老師都很nice,而學到的東西將來就算當個小gp也是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就申請了^^
除了endo,也學od,研究論文則是玩cad/cam。

可第一個問題是:什麼是保存科?
英文可以叫Conservative Dentistry吧? 這是日本來的term,也可說是OD+Endo
多年後老何去了美國,在學校是Restorative Department,下面再分OD+Pros
所以我算是把這個方向的三個branches以最沒有效率的方式把大全餐吃完,一吃吃了13年…

比較幸運的是,我在診所的老闆,各是這方面的強者,亦師亦友。而到了高雄長庚醫院,我也得以有機會以接近零重新開始,創業維艱期間看了科業績及支出,了解維持治療品質的根本是合理計價,另外教學相長是我成長的很大助力,也因為要帶人,meeting去的滿勤勞的 🙂 此時將我推向決心也學Pros的力量,大概就是跨科合作的需求及想為OD Endo謀出路及定位的想法。

2015去了美國學Pros,也是有趣的經驗,了解傳統硬派的pros人的想法及互動。
而也很幸運,我們學校有OD/cadcam部門,也有2000年開始推BPR的大師。其中有趣的觀念衝突及對話,我雖然只是小咖,但加上學習背景,是感受最深的人,老師也常在治療計畫的會議中抓我出來討論od/endo,最有趣的是,我老闆雖是植牙主義者,也是MI的支持者。

2018-19回來高長工作,開始弄數位、開始玩跨科,心中的那把尺慢慢的比較分明了…尤其是有了數位及cbct的幫助,以前異想天開的想法慢慢的多了實踐的能力及可能性。


以上超多廢話是前言XD,以下開始想法的部分(想到什麼講什麼):

治療的觀念方面: ,是治病、治x光片、還是治細菌?
–>這很重要,不可能無菌、不過度執著x光片,主要力氣要放在治病
治療計畫方面: 是以牙齒為主體還是以全口治療為主題?
–>要不要留牙齒和能不能留牙齒是兩回事,不必然相關
橘子vs蘋果方面:
–>不要再比植牙vs Endo了,完全沒意義
雞生蛋蛋生雞方面:
–>poor endo vs poor pros,哪個是出問題的來源? 都不是,細菌才是。
MI endo方面:
–>臨床上唯一顯著的是,顯著的比較難做,但好處??? 重點要放在cervical dentin
材料方面:
–>歸功於endo人的努力,近年來的bioceramic發展,對restorative 算是開了一條新路,因為活髓治療的可能性,restorative space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而對於存od,seal is the deal,而bioceramic 的sealing ability可說是一大救贖! 而從材料性質可以看到需改善或可能無法改善的,則是bioceramic外露會如何,表面有辦法保持光滑嗎? 和resin bonding系統能合嗎?

太想睡了,待續吧~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