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全口重建-007 VD(1)

關於VD,其實說簡單,算是很簡單,說複雜也可以很複雜
那當然囉,老何有限的腦容量,只會記得簡單的…
Dr. John Kois曾說過" When altering or restoring 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 if it looks correct in the face, it often is.”
OVD這個東西,"簡言之,看起來是對,通常是對的” 極簡,講到我心裡去了!

其實牙科有很多東西,是人類去觀察自然,試圖去歸納所得,而反過來卻有人把他當成治療準則,這明顯有邏輯上的誤區。尤其是關於美學 (老何還沒誤入牙科前,小時候算是學美術的,所以對於把美學用在牙科總會覺得不自在,會找時間專文來寫一下) 如果對美學有興趣的人,看這本不錯喔!

咳咳…言歸正傳,談VD
老何來整理一下資料給大家看看。
對了,如果你只想看一篇文章就要上手VD這種問題的話,就看這篇吧 🙂

談關於VD的5個迷思(Kois):
1, neuromuscular系統有個理想的VD
—>那在理想OVD,咬合力該是最強的吧?肌肉有他最適的長度,這也決定了VD嘛!
—>但是你看CD只有20%的咬力,磨牙的人卻可以磨到6倍的力量!
—>一般磨牙的患牙,OVD不就被改變了嗎? 人家還是很有力的照磨
—>用EMG來測量,最有力的咬合高度,其實比OVD來的高10-21mm,也合理呀,牙齒要打開才能咬東西。
—>結論是:用咬力來決定OVD不準

2, VD及rest position(RVD)是不能改的
3, Rest position
(RVD)在牙齒萌發前就決定了
4, Rest position(RVD)在失去牙齒後仍穩定
—>RVD常在臨床上用來輔助決定OVD
—>其實OVD長期loss也伴隨著RVD loss
—>我們用咬合板去用掉freeway space,其實RVD會重新建立
—>結論是:RVD不是絕對穩定的參考值

5, 改變VD會造成肌肉疼痛
—>關於TMJ,重點是後方兩側均勻穩定的咬合
—>關於牙齒有缺損時…你要加高OVD還是要CLP呢? 通常加高OVD是比較沒有傷害的治療
—>提高咬合有助下顎向後向下旋,改善上前牙受力方向(更順長軸),有助減少磨牙時前牙的受力。
—>提高咬合三步:上前牙incisor edge, 下前牙incisor edge, 上前牙palatal加厚
—>另要考慮說話的改變
—>打開通常ok啦,因為是旋轉,後面肌肉沒啥被拉長
—>但如果要改變後方咬合高度,那就不同了,較不易穩定,要順便把肌肉insertion也改了比較穩定

—>要改變OVD的話,重點是:後牙雙側穩定(vertical support)+前牙良好的guidance
—>前牙lingual redesign是重要的,來達成guidance
—>活動假牙無法維持VD,因為ridge會吸收
—> anterior facial height—主要改VD的目標
—> posterior facial height—沒有大改變,如有改變會較難適應

關於臨床”VD評估"關鍵點(Kois)
1, Dentofacial esthetics—> 比例(看起來的fu比較重要),各種治療的起手式都差不多
2, Alteration concerns—> 牙齒/肌肉力量/適應/EMG…,試了才知
3, Phonetics and rest position—> 發音ok否/free-way space/RVD重新適應而建立,試了才知

關於建立VD的一些測量法(Spear)
1, 使用freeway space
OVD-RVD= freeway space,簡單來說,就是把眼前看的到的空間拿來用,VD增加小於freeway space的話(平均2-4mm),你其實根本可以很放心,因為那些空間本來就沒咬合,沒有撐開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RVD是可以重新適應建立的…就算用光現有的freeway space,你還有身體重新適應的bonus空間。

2, 用一些裝置來試戴
就戴個Splint或是press-on provisional來試,是說其實提高VD一般也不會痛,不會難試應,沒絕對必要性
(我個人是會把握機會,同時測試咬合啦)

3,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ural stimulation(TENS),
電刺激放鬆,再測肌電,找出放鬆時的freeway space,老何個人沒用過,感覺我的肩頸肌肉比患者更需要放鬆XD

4, 量上下前牙的CEJ,看有沒有12mm(預設的正常值),來輔助診斷
一些磨損及eruption等問題,會讓前牙的測量不一定準,用來參考
其實量後牙的CEJ才是老何最常做的,分析restorative space的需求及猜測原咬合的高度

5, 臉部比例
中/下臉部的高度要差不多

那麼,到底怎麼決定OVD啦(Spear)????
要綜合同時思考
1 上前牙美觀
2 下前牙生理去留
3 前後牙需不需要restore
4 好的overjet/overbite配合思考
在咬合器上去試,找出平衡的解決之道

for-a-long-face-midface-philtrum-reduction-surgery
臉部分上中下,圖片取自網路,可以看一下這個網站的圖,很有趣唷!
大家一起來量人中(philtrum)吧XDXD
https://eng.idhospital.com/facial-contouring/philtrum-reduction/


今天整理及空談了一堆,如果有力氣時間再來講VD(2)(3),我們可以來談談以前的文獻及現今實際的運用及個人心得…前提是有空XD
待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