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全口重建-004 黏著的魔性之法-the 3STEP technique

這個方式是由Francesca Vailati和Urs Christoph Belser兩位醫師所提出來的,Dr. Belser算是這方面的老先覺了,相關的研究一路走來,演進到BPR全口重建的應用,而在治療的程序及評估方面,算是精煉出來這樣的手法,所以當然是值得我們去了解囉~想要了解的人,可以先從個連結進去唸一下這篇文章,算是個不錯的小整理。Dr. Vailati算是這個技法的主要推廣者,目前有不少課程及演講行程

Image result for Francesca Vailati

何謂3步法全口重建? 如果看完了還是沒弄清楚,老何很好心的幫大家整理了如下圖,再看不清楚呃呃呃…那就麻煩再看一次XD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press-on技法來進行美觀評估(有點像DSD流派,目前很多人都這麼玩了),然後再加上direct composite來暫時重建後牙咬合高度及前牙的palatal side。最後再配合labial veneer來完成美觀,行有餘力再把後牙也換成ceramic。

對一個OD醫師來說,這個是進入全口重建這個殿堂的一把key,技巧上算是唾手可得或早已掌握了大半,所以近年大為風行。

那麼~為什麼說這是有黏著力的魔性之法?
哈,這是我覺得每位臨床醫師的都要回過頭來思考的部分。
你平日熟到不能再熟的治療方式,最有自信的治療…
患者會不會因為太suffer或沒時間沒耐性或沒錢而消失呢???
如果會,那是不是該要反思在不compromise治療品質下,而去發展另一種進行方式呢?
對老何來說,近年來的一些牙科治療術,突圍而蔚為風行者都有這樣的特質。回想一下,DSD, All-on-4, 隱形矯正…是不是忽然一切都合理了起來?
所以,我所謂的黏著力,是對患著的黏著力啦^^

那我要開始分析質疑這個方式囉! (不是攻擊,而是一種反思,吹捧是無法進步的)
–>先思考最後,患者會得到什麼restoration? 一堆BPR是吧,ceramic當final restoration沒什麼問題,但我們有著palatal verneer是 composite resin喔!!!

Composite resin, 長期會有什麼問題?
–> 容易wear和表面變粗糙
那這樣的治療成果長期會變如何?
–> 我不知道,作者也不太知道XD 而當然他們也有努力在follow啦~
那有沒有替代方案?
–>當然有啦! 薄瓷的bonded crwon,兩片ceramic veneer,還可以改兩片verneer 的重疊方式。
–>在大量齒質缺損時,好像很可怕,但換個角度想,因為牙齒短,你有了更多path of insertion 的自由度,從axial wall去描準剩下的那一圈enamel,是不是容易多了?

另,wear + erosion… 這樣的患者,mechanical和chemical各自佔比多少? gingival margin有沒有enamel會不會影響治療計畫呢? 在口內置入大量bonded restoration前,自清能力、蛀牙率等也是都要考量唷! 還有胃食道逆流、bulimia等等也得小心點評估。



老何本身,其實手上有一些很難處理的case,例如那種超級忙碌的VIP…在全口重建時,的確是很需要這類的方式來輔助呀~~~(治療時的壓力山大…)

而身為硬派pros的另一面靈魂,我也是很愛那種上咬合器(現在更走火入魔玩到數位)全口一次wax-up到位,連finshing都先需大概設定好,然後一次上temp的那種自以為是的狂人式治療法,例如下面這些有的沒的…

哪一種我比較喜歡? 其實同時熟悉兩種方式,靈活運用才是最好玩的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