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一次提到framework,主要有兩類材料:
金屬:鈷鉻合金、鈦合金…
陶瓷:氧化鋯
framework材料的選擇要素:
1, 便宜
–>氧化鋯和鈦合金的成本都算合理,不像貴金屬那麼昂貴
2, 材料性質要合適(強度、生物相容性)
–>氧化鋯和鈦合金的強度都算合格,但氧化鋯要特別小心材料厚度及設計
–>鈷鉻合金可能有點疑慮,而氧化鋯和鈦合金基本上是生物相容性很好的材料
3, 要能被精準的製造出來(數位製造vs鑄造+銲接)
–>鑄造(casting)是早期製作金屬framework的方式,但鑄造一定會有收縮的問題,所以密合度不良,需要切斷銲接
–>電腦金屬車磨(milled),只要校正良好,鈦金屬是可以達到臨床的密合需求的
–>金屬列印(printing),似乎有其潛力(便宜,形態不受限),但老何見到的金屬列印目前只有鈷鉻合金,而同時也存在表面處理的問題(就粗粗的呀XD)
–>電腦氧化鋯車磨,日漸風行,老何也做了不少,但精準度感覺不如Ti framework(很靠製程的控制,文獻上是說ok的,不ok的話要考慮改介面,之後會提)
4, framework和外部假牙材質要能穩定的結合
–>外部的假牙材質,分為塑料及陶瓷
–>金屬+陶瓷這個選項,目前無解,因為結合度不良加上陶瓷收縮會造成framework變形
–>金屬+塑料(多是PMMA),是目前的主流之一,缺點是塑料的美觀不持久,加上塑料和金屬無法結合(是靠卡住的),塑料所需的強度及厚度會影響假牙外形,好處是,修理不難,老何個人觀點是不愛的
–>氧化鋯+陶瓷,考慮氧化鋯的強度,設計是受限的,不可有太長的跨距,也不可有太長的distal cantilever, 不過在解決大多數的case是不錯的選項
主題還是要拉回Zr framework…
有幾個優點:
–>最為美觀
–>生物相容性優良
–>不需要太多的咬合空間
有幾個潛在問題:
–>不夠準?
–>強度限制設計
–>植體-氧化鋯介面的強度、精密度及磨損
–>咬合時的明顯聲響
–>長期案例的追蹤仍不多,LTD問題影響未知
待續…